近日,网络上热传中国式父母包办孩子一生的段子,引来网友热议。“5岁:孩子,我给你报了少年宫。7岁:孩子,我给你报了奥数班。18岁:孩子,我给你报了高考突击班。23岁:孩子,我给你报公务员。32岁:孩子,我给你报了《非诚勿扰》……”
中国式教育最大的弊病,是没有一次真正让孩子自己做选择。当他们大学毕业,突然要面对选择职业,怎能不茫然?向阳生涯分享两个真实的案例,比较在不同教育模式下两个孩子的成长历程,相信会带给中国父母带来启示。
父母安排了一切,但问题还是不少……
Bob是家里的独子,一出生,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,而他也是父母的乖孩子,给他什么吃什么,让怎么做就怎么做,一切都是安排好了的。
5岁——让人哭笑不得美术班
为了培养Bob的艺术气质,培养一技之长,才5岁,家里就把他送进了美术班。他很听话的就去了。然而,Bob并没有显示出美术天赋,而且也缺乏兴趣,别的小朋友画什么都有模有样,而他学了几个月,还是在纸上乱涂乱画,实在学不进去,只好半途而废。
13岁——没派上用场的奥数班
参加奥数班在中小学里已成为一种潮流。“Bob,昨天你爸去给你找了个老师,学学奥数,对中考有帮助。” 家里让学就去学了,然而到最后,Bob的中考数学成绩并没有因此变得十分优秀,数学成绩甚至还拖了后腿。
16岁——送出国学英语?
“不然把他送到加拿大或澳洲去读书吧,我们单位有几家都把孩子送出去了,这一回来英文不得更好么,咱孩子不能落后啊!”16岁,Bob的父母商量着就把他送到了澳洲去。可Bob从小都习惯了家里的安排,这一出国太多不适应,折腾两年英文也就比同龄的孩子好那么一点点,吃不了苦,Bob逃了回来。
18岁——大学只为了文凭?
两年的光阴耗在了海外,回国来学习和生活还得继续,要工作,文凭还是不能少得。幸好英语还不让人操心,恶补了其他科目后,Bob勉强考了一个二本的大学,算是走完了读书求学的路。
24岁——为了“安稳”考公务员?
“可我一点都不喜欢公务员,为什么一定要去考?”大学毕业,父母让Bob考公务员,Bob不想考。“如果当初你听我们的话,好好的在澳洲呆下去,会有今天这个结果么?”……Bob和父母开始了无休止的争执。反复的纠结和争吵,时间就这样被蹉跎。
母亲的“放手”,让我找到了自我
“作为一个母亲我很爱我的孩子,也想给她最好的。但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性格特质、特长和兴趣,并不会因为遗传从我身上完全复制到她身上、我希望的是,她能依靠自己能力成为她想成的人,发现自我价值所在。”Ann的母亲早年接受过系统的职业规划学习,从Ann小时候起,她就把职业规划的理念融进了对Ann的教育。
发掘真正的兴趣
Ann虽然是一个女孩子,但从小性格表现出外向、好动、好奇心很强的特点。她对在周围的事物都很感兴趣,而她的母亲只在一旁观察,不管她对什么感兴趣,既不会把更多的知识和观点强加给她,也不会刻意用别的东西分散她的注意。小孩的好奇心并不一定代表真正的兴趣,只有长期观察才能知道其所在。直到Ann5岁,她的母亲才确定,她对音乐有特别的关注,每次音乐响起,不管她在做什么都会停下来仔细的聆听,并拍打手边的东西附合音乐的节奏。至此开始,Ann开始学习钢琴,一学就是十几年。
持之以恒的学习和积累
Ann的模仿能力很强,这表现在她的语言天赋上。到她初中时,她英文学得非常好;高中时因为文学方面的影响,Ann开始关注法语,自己决定去上了几次课后,因为其他课业繁忙,她想放弃。但她的母亲说:“当初学习法语是你自己的选择,我并没有要求你,但既然你选择了,我希望你坚持下去。”
职业规划来自于兴趣+能力
到高中选文理时,家里很多人都希望Ann选择理科,因为好就业且专业覆盖面广。大家的七嘴八舌让Ann一时间很迷茫,她心里很矛盾,因为她自己喜欢文学和历史,数理化只能是当做学习而已,并非喜欢的。当她问道母亲,母亲这样回答: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你选择可以让你学下去,并且能学好的,我就没太多意见,只要你能拿出优异的成绩就行。”
Ann选择了文科,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某211重点大学,学了新闻专业,之后申请到英国某知名大学的全额奖学金,便出国深造获得文学硕士学位。如今,她掌握了四国语言,钢琴十级。
专家观点
让孩子学会独立选择
不同的教育方式造就出了完全不一样的孩子。每个家庭的价值观不同,也很难说哪一种方法是最好的,但如何让孩子在快乐和幸福中取得最大化的成就,还是值得每一位父母探索。以下三个方面,向阳生涯CCDM职业规划师认为尤其值得考虑:
1.兴趣是最好的老师
兴趣是最好的老师。这是让孩子主动学习,积极探索的内在动力。从职业规划的角度来说,兴趣也是能够让个人事业取得成功,并使成功最大化的关键因素。因为兴趣能调动起个人主观能动性,能让人发自内心去追寻目标。发自个人内心强烈的愿望,与外力强迫或干扰下所立定的目标,取得的成就是截然不同,在遇到困难时,能调动和发挥的意识力量也相距甚远。
2.让孩子学会独立选择
中国式教育,没有给予孩子更多选择的权利。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,常常以家庭为单位,以长辈为主,替他们做出了各种选择。这既不有利于孩子价值观、独立思维的形成,也不有利于他们的发展。
职业规划师认为,独立选择是个人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,而人生,就是选择出来的。当你在决定做什么,不做什么,对眼前的事情开始进行取舍的时,你的行为模式、思维模式和价值观等就会从中起作用,每种选择都会有不同的过程和结果,而正是这些塑造了你自己,也筑造了你的人生。
3.职业规划要从娃娃抓起
有的人对此不以为然,职业规划从小做,不会太夸张了吧?可是否想过,树立人生目标、找寻可以为之奋斗一生的职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。就像高考填志愿,最后多少人都在为之后悔和叹气呢?
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就在于没有了解自己,也没有合理的设定每个阶段的目标。一个人要学习什么专业,将来要在什么领域奋斗,是由他的性格、兴趣、特长、价值观等所决定的,而这些正好也是职业规划的重要基础,职业规划就是建立在深度自我认知之上的,而这种自我认知,从孩提时代就要有意识地去发现、探索和总结。中国父母需要改变观念,从小对孩子进行引导和能力发掘,通过兴趣作为向导,培养他树立目标和为此不断奋斗的能力及意识,慢慢就形成行为模式和价值观,之后面对选择,他就会理性从容,并能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。如果家长一开始就越俎代庖,不仅帮不了孩子,还可能埋没了孩子的才干和天赋,这,才是身为父母最大的失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