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在职场,莫不希望有一番作为。成功或者失败,从来不是一朝一夕、一招一式的事。不过,细细琢磨一番,总有那么一些“套路”,在你的职场江湖中,主宰着沉浮。比如,现实中上司往往最器重两类下属,听话的以及能干的。现在,如果只能具备其中一项,您认为哪个更为重要呢?本期职场周,通过职场群网友讨论、现场采访等方式,为您呈现一场职场辩论赛。
正方
执行彻底才能立足
酒与污水定律:伪“黑马”必须清除
理论支持
“知道'酒与污水定律'吗?”讨论中,有网友以此反证听话比能力更重要: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,得到的是一桶污水;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,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。在任何组织里,总有几个难缠的人,他们的存在总是会把事情弄得糟糕。最糟糕的是,他们像果箱里的烂苹果,不及时处理就会迅速传染。
网友表示,在“酒与污水定律”的威慑下,任何一个企业,不会纵容那些出头鸟恣意妄为。企业文化和制度建立十分不容易,而那些自称有能力、我行我素的伪“黑马”,破坏起这些文化和制度来,则是轻而易举的事。随后可能产生的后果,自然是企业不愿意看到的。于是,企业一般的做法是,把这匹马赶出去,或者至少拴起来,总是不会放之沙场,成就其建功立业。
受访人:王建利
某机械销售公司人事部经理
意味着认同和责任
现在市场上有好多管理方面的书,说的是服从、执行力的问题,我曾经也拜读过不少,其中普遍比较认同的是——军人式的服从,看似古板,但真正执行下来,其作用是巨大的。二战后,世界500强企业的高层领导者中,有1500多名董事长、2300多名副董事长,都来自西点军校。而美国任何一所商学院,都无法与之匹敌。其中的原因是,西点军校最崇尚高度服从精神,这就让它的毕业生们具体工作时,在“听话”方面比其他人更胜一筹。
作为人事经理,我经常招聘一线新人。对于他们的最前期的考核,往往很简单,就是看有没有根据安排干活。在企业看来,若你服从,就意味着对企业的认同,才敢用你;否则,就意味着你是来练手的,或者踩点的。
其实,服从的实质是抛开以自我为中心,将个人得失完全融入组织的价值中。
受访人:网友孤独等待
求职中
听话的人才能留下来
最近我刚被辞退。我以亲身经历告诉大家,千万别觉得自己有能力,想怎么就怎么,听上司的话、跟老板走才是最重要的。
我这个人交际能力比较强,拿项目签合同比较拿手,公司有目共睹。最近一次,我和一个较大广告客户签单子,为了拿下它,我不顾上司叮嘱,私自让利5个百分点。最终的结果是,单子签了,我工作没了。尽管实际情况是:上司远离一线,对瞬息万变的广告走势判断失误;我做的是对的——不让利,这块到手的肥肉必然被对手叼走。
这个事实教育了我,对于一个职场人来言,饭碗才是第一位的。实际上,上司还是比较喜欢留听话的员工,因为那些有能力的,做事一向是我行我素,没有把任何人的话当回事,这样的员工不好管。看来,不听话的员工,在一个公司里几乎是没有什么太好的发展空间的。想想三国里诸葛亮和魏延的故事,多典型的教材。一定要记住,你有才,不听话,最多是被“利用”,而不可能得到重用。
【场边音】听话要听音
网友调侃,职场中遇到上司发话,一定要听清楚再执行,避免听话不听音。比如,上司说:“这天气真够热的。”你千万别傻乎乎地附和“是啊,真热啊”。上司的意思很可能是,能不能帮我把空调打开或者打开窗户?
类似的还有:
下了班干啥呢?
(下了班,帮我办个私事吧?)
你这个想法很有意思。
(你的想法真搞笑。)
你这小子还行。
(你这小子不是太聪明。)
你挺善于社交嘛!
(你真能喝!)
我觉得你是个模范员工。
(我觉得你上班挺准时,其他的貌似乏善可陈。)
这个策划,再参考一下其他的意见吧。
反方
干出成绩才是王道
彼得原理:庸才上位企业遭殃
理论支持
反方也有网友提出“彼得原理”来反证能力比听话更重要。“每个组织都是由各种不同的职位、等级或阶层的排列所组成,每个人都隶属于其中的某个等级。”反方网友指出,“彼得原理说明这样一个结论,在各种组织中,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。”比如,一名可以干好本职工作的教授,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,却无法胜任。
在企业发展受阻时,听话者不如有能力者更能挽救企业。因此,必须改变那些固有的人才评价方式,比如,将听话的人提高到某个领导岗位,企业虽不会“暂时出事”,却“最终出事”。企业应该注重某个人的创新能力,应变能力,驾驭突发事件的能力等,综合评价才能让有能力的人上位,最终激活企业,引领前进。
受访人:网友若水若谷
某物流公司员工
其实这类主题,根本不需要辩论。我想,没有哪个人进一家公司或者机关事业单位,是不需要经过考试或面试的。而考试或面试是考察什么?正是考察一个人的能力。比如,你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,与人交际能力如何,业务能力如何等等,没有人会劈头盖脸先问你听不听话。
事实证明,现在的单位考试、面试更加规范科学了。比如公务员考试,不仅考你的数学计算能力、政治经济法律常识,还考你处理问题的具体能力,以及对重大事件的看法。而世界上一流的公司,也是想方设法通过性格分析、现场应急模拟等方式考察一个人的工作能力。因为很多时候,做好一件事情,光听话是没用的,领导不可能告诉你具体怎么做。你必须有自己的想法,以及高人一等的解决方案。这些,才是企业进步发展的不竭动力。
受访人:张虎
某房地产公司营销经理
每个人都懂得一个基本常识,市场经济就是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。说到底,就是公平竞争、优胜劣汰、适者生存。主张听话才是职场生存之道的人,注定无所作为而最终惨遭淘汰。
我所在的房地产公司,和很多私营企业一样,员工是好是坏,要靠业绩说话。从一线的售楼人员到现在的中层管理人员,我用了6年时间,靠的是不断积累经验创新工作。靠听话能有今日?据我所知,那些听话的员工,大都惨遭淘汰出局,或者在办公室岗位上拿着较低的工资。
企业追求的是效率和效益,要达到此目的,必须有一帮有能力的员工。因为无论在哪个领域,竞争对手都太多了,竞争就是拼能力。还有,我已经跳槽5次了,一个有能力的员工,根本不害怕跳槽,跳槽对于他们而言,是职业生命的一次次升级。
【场边音】谨防木秀于林
尽管职场中能力第一,但反方也同时敬告职场中人——木秀于林、风必摧之的道理。这主要是说,你在工作中表现过于“强大”的话,其能力逼近或超过上司,上司很可能会采取自我保护措施,从而不重用你。
同样,在同事之间,你工作能力的过度出色,很可能招来一堆猜忌的眼光。因为,你吃了最好的蛋糕,大家吃啥呀?实际工作中,过度出色的人,和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往往也比较差,大家往往会怀着敬而远之的心理疏远你,甚至造成不愿与你合作等结果。
对于职业定位、事业定位、成功定位不妨留出一个宽泛的“摇摆空间”,不必把自己局限在“待遇丰厚”、“地位显赫”的状态。职场如战场,别忽略了大智若愚的智慧。
总结:听话为先能力兼之
山西人才市场人力资源专家表示,职场生涯中,没有绝对的“听话员工”或者“有能力员工”,听话和有能力都是相对的。对企业而言,两类员工都应当各得其所,比如,办公室行政、后勤等管理岗位,应当使用“听话员工”多一些,而在市场、销售、设计、研发等岗位,应该招聘主意多、有创新的“有能力员工”。
另外,听话和有能力,实际上应当相辅相成。一个只知道执行不知道思考的员工,很容易钻进牛角尖,而一个只知道思考,不注重执行的员工,则很容易“脱轨”。事实证明,听话为先,能力兼备的员工,才能在职场之路上越走越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