案例
酒后吐真言真后悔
讲述者:成勇
职业:银行客户经理
成勇非常后悔酒后吐真言,这一次的打击对他非常的大。前段时间成勇所在的银行来了一位实习的小姑娘,长得很是标致。作为办公室中最有型的单身汉,成勇经常被其他同事教唆去调戏小姑娘,结果两人之间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。
虽说成勇快年近三十,但是玩起来还是经常和年轻人一样疯,在一次和几个男同事泡完吧,继续“赶二场”的时候,大家都打开了话匣子。大家很快把话题聊到了成勇和实习生之间的关系,有个男同事随口说了一句:“你什么时候把那小姑娘给收了啊?”成勇一来确实对女实习生很有好感,二来又是喝醉了,就说了一句早晚的事。几天过去,那个实习生就离开了公司,当他再拨通女实习生号码时,只听到“对不起您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”,显然不想再与他联系了。
总结:多数人对秘密又爱又恨,他们既阻止不了自己的好奇心,又难以忍受保守秘密的“痛苦煎熬”。因为自己对同事说出酒后真言,“不说出来自己的心理已透支,说出来又怕话语伤到别人,以后有什么秘密还是自己烂在肚子里吧。”这是成勇所接受到的教训。
“关系户”很受伤
讲述者:李靖
职业:市场专员
“我的父亲和现在的老板是发小,不然当时以我一所普通高校的资质,是不可能进入现在的公司的。”李靖在进入这家污水净化公司后,在好几个职位上都做过几天。“一开始是跑销售第一线,跟实习老师后面天天在外面东奔西跑,由于我这个人不是很会说话,也不怎么会察言观色,更别提陪客户喝酒什么的了。所以当时的老师就给老板提意见,说我不适合这个职位。后来也几经辗转,到了市场营销部门,才发现我在数据统计、资源调配职位上比较合适,才渐渐地在这个职位上呆下来,后来也越做越顺手直到现在。”
但是今年四月份开始,李靖发现本部门的同事跟自己变得不亲近了,大家对她都显得比较疏远。后来一个平时相好的小姐妹告诉她,因为同事都知道她是“关系户”。“大家本来就觉得公司目前的大多数员工都是211学校出来的,像我这样的学历一般都是不招收的。最近办公室的同事还会在背后议论'小李的爸爸和老板是好兄弟,所以她才能进公司''平时我们对她说老板怎么怎么不好,她会不会去告状'……这样的言语让我接受不了,我觉得我现在能够呆在公司,也是凭着自己的努力,不然我爸的面子再怎么大,公司也不会养一个闲人的。”
总结:像李靖这样的情况在职场中很常见,无论是在公车上,还是在洗手间,或是QQ上,讨论办公室的秘密已经成为职场人士生活的一部分。办公室的小,会加深同事之间的猜忌,有时候甚至会深深地伤害当事人,有一些抵不住压力的白领,很可能就此辞职,并和以前的同事老死不相往来。
目前电视上热播的谍战剧都有着很高的收视率,敌我胜利的关键是谁更加能够保守秘密。而对于暗流涌动的职场来说,办公室的秘密也可能成为一件职位争夺的武器,或者在无意间伤害你的同事,甚至于改变自我的职业前景。但是“好奇心杀死猫”,对秘密的兴趣让不少人趋之若鹜,能够保守秘密却是寥寥,职场秘密大战,谁又会是赢家,谁又成为了倒霉鬼呢?首先来看个小调查。
小调查
对于这个话题,本报记者在问卷上发布了一个调查。
1.你会跟同事、下属、上司谈论他人的秘密吗?
设计师张先生的看法代表了大多数,“这个要视情况而定,看私交了,并不是见到谁都说。”但也有将近四成的受访者认为不应该向同事、下属、上级透露他人的秘密。
2.会说哪方面的秘密?
受访者们的看法相对一致,办公室恋情高居榜首。而很多公司却将办公室恋情列为禁忌。而八卦的另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工作,有65%的受访者会在办公室内谈论工作上的小秘密。
3.你因为说秘密遇到麻烦事或者好事吗?
超过九成的受访者表示遇到的是麻烦事,只有极少数的受访者获益。记者了解到这样一个小故事,钟先生是某公司的文案,进入公司7年勤勤恳恳,老板只加过他一次薪。但是不知何时起,公司里传出了某同行企业要挖走钟先生的传言,老板在听见八卦之后,短时间内连续两次给钟先生加薪。
点评
管不住别人的嘴,
至少管住自己的嘴
“保密焦虑症”正是上班族身体“亚健康”状态的一种表现方式,“秘密”尽量不要传播,如果是自己秘密也别到处张扬,管不住别人的嘴,至少得管住自己的嘴。
健康专家表示,发生在办公室的“秘密”,可以找工作圈子之外的朋友倾诉,自己写日记或在网上匿名写博客、发帖子,寻求专业人士的心理咨询也是不错的选择。
南京一家展览策划公司的行政部经理李自强告诉记者:“办公室中的流言蜚语也成为职场的'灰色手段'。”他建议,最好方法就是绝口不提。“不要在有同事关注的社交网站发一些自己的心事,即使讴歌同事也不能说出口,否则结局只有两个,让老板炒鱿鱼或者遭遇同事的'冷暴力'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