求同存异 跨越“职场代沟”
来源:邓州人才网 日期:2017-01-09 浏览

俗语讲“不是一家人,不进一家门”,但这话到了职场中就得另说了,职场这个“家”里偏偏是各种不同的人,他们处在不同的年龄段,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职业履历等,因此处事中的代沟就不可避免,不是谈话时的风马牛不相及,就是工作中的你冲我突,本期我们就来关注一下职场中的那些“沟”,并请专家支招如何跳过这些“沟”。

  伤不起的“卖老族”

  在一些传统企业或者机关内都会或多或少地有一些“老资格”,他们入职早,对单位里的事情“门儿清”,并且都觉得自己肩负着调教新人的责任。三十多岁的Sara是一家出版社的编辑,单位里有许多爱卖老的编辑大姐,时不时地就要提点一下Sara,在Sara看来非常正常的行文方式,到了大姐们那里就都成了“不规范”,这让Sara颇感压力。她觉得自己虽然是年轻人,但也不等同于不靠谱,时代在发展,看问题的眼光应该更新,而自己却要被大姐们拉着往后退。Sara为此经常和朋友打趣地说:“‘卖老族’伤不起啊!”

  高级心理咨询师赵励君老师认为,摊上与年长同事共事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,更多是取决于新人的内心态度,与新员工的内心初始定义有关。像Sara这样在内心把对方定义为“卖老族”折射出的心理含义就是不认同甚至反感,抱着这样的初始心态,大姐们的一举一动都会被认为是负面的。内心的感受不同,表现出的行为就不同,对方的感受也就不同,于是,是越来越敌对,还是逐渐趋于融合,双方互动关系的结果也就不同了。

  其实,年长同事在工作上既能给新人设置一定的障碍,同时也能给新人很大的帮助。对“老资格”选择尊重、理解,对方的指点,有礼貌地倾听,这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或丢份的,就算有自己的理解,也不妨洗耳恭听,既能熟悉些不同的做法,也能和缓与年长同事的关系,两全其美。

  特立独行的“90后”

  70后认为加班体现责任心,80后认为加班意味着没效率,90后说,加班免谈。

  张然的销售团队中新来了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肖旸,小肖是个思想超前、个性十足的90后。在他看来,工作就是要尽自己的兴,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实现,不然宁愿不做。而张然觉得团队合作最重要的是配合,要从公司利益出发。因此,在多次提案策划中,张然都否定了肖旸的创意。不成想,肖旸竟然在微博上直接和公司老总反映,说张然是一个顽固不化、思维老旧的部门领导。

 欲填弥深的“沟”

  在入职之前,林琛就打好了各种“预防针”,尤其把重点放在了消除与同事之间的代沟上,针对不同性别、不同年龄段的人做了相应的功课。来到单位后,他对比他年长的同事总是言听计从,即便自己认为他们的观点不正确。久而久之,同事们都觉得林琛是一个没有主见的小跟班。林琛的直接领导刚为人母,为了和她拉近距离,小林经常就育儿话题和领导交流,领导以为小林已经结婚或是有女友了,所以才如此经验丰富,而当她知道小林还是单身的时候,看待小林的眼光开始异样起来,觉得他一个大男人如此了解女人和孩子的事,实在有些不正常。领导和同事的看法给小林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,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一心填“沟”,却一头栽进了“沟”里。

  赵励君老师认为,把双方差异归因于某个外在因素,比如年龄和时代差异,形成代际刻板印象,懒于去理解认识他人,心理学称为“认知吝啬”,这对消除职场代沟肯定不利。但是,像小林这样毫不“吝啬”地刻意去消除差异,就会令对方觉得异常,过犹不及。

  不论是沟通、合作还是普通友谊,人际交往中每个人最大的资本并不来自对方认同,而是来自保持自身恰当的独特性,只有具备对方所不具备的,对方与你交往才有收获。如果一味唯唯诺诺地迎合,只会使自己的人际交往资本丢失,使人际交往价值降低。用孔夫子的话说,君子和而不同,才是人际间的理想状态,在自然的磨合中使代沟消弭于无形才是上策。